English

“我们也要少生娃”

1998-05-30 来源:光明日报 于长洪 我有话说

在云南,多姿的民族风情勾勒出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:“水车”摇出布依的欢畅,“吞口”传递水族的吉祥,铜鼓撞响壮家的希望,“火把”燃起彝族的向往…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努力走出贫困、走向富裕的1600多万少数民族,正发生诸多历史性的变化。

“我们也要少生娃”——计划生育意识的增强,是云南少数民族诸多变化中鲜亮的一笔。

人们称誉云南为“民族博物馆”,除汉族外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,其中傣、白、纳西、景颇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。由于国家在生育政策上对少数民族有所倾斜,近十几年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明显快于汉族,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已占总人口33.39%,高于第1次人口普查时的32.88%。人口的过快增长,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、社会发展,在全省540万贫困人口中,少数民族占了相当的比重,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“越生越穷,越穷越生”的恶性循环。

资源优势的开发,乡镇企业的初兴,使各少数民族在追求富裕文明的同时,以新的眼光看待计划生育。一个共同的警醒是:民族的繁荣根本不在于人口数量,而在于人口质量。

在西双版纳,“寨的变迁”使基诺族群众对少生孩子紧迫性的体会尤为深刻。由于人口过快增长,那里的村寨几十年内由大寨分出小寨,由老寨划出新寨,又再分为上寨、中寨、下寨,扩大又分出,分出又扩大,人们的生存空间日益变小。基诺族群众从亲眼所见中领悟出道理,开始主动要求计划生育。

昆明郊区的阿拉乡是个彝族乡,62户可生二胎的家庭却有61户放弃了生育指标。“一个挺好,孩子多了经济、精力都负担不起”,只有一个女儿的磋砣村农民张永明爽快地说。“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,挣钱买养老保险,不用担心以后的生计。”他本人姐弟6个,用他母亲的话说“6个孩子不知怎么长大的”。而今,姐弟6个有的开拖拉机,有的养猪,有的做小生意,日子都逐渐红火,都领了独生子女证。“我们姐弟意见一致,要跟上国家的形势。国家提倡计划生育,这也是我们的愿望。”

在阿拉乡,过去姑娘十八九岁就要结婚,现在不到22岁别想吃上她们的喜糖。问到她们为什么推迟婚期,乡长李开富高兴地回答:“女娃们忙着哩,外出打工,上夜校学文化,哪样不需要时间?她们不仅眼界高了要找‘致富郎’,还要自已赚够嫁妆呢!”

富裕文明的生活呼唤新的生育方式。正是由于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省育龄群众少生优生观念的确立,使云南计划生育率从81.88%提高到87.50%,“八五”期间连续5年完成了人口计划。而正是人口重压的减轻,使全省的年人均粮食、人均纯收入大幅上升,分别提高到308公斤和1229元。(于长洪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